農歷正月初八是“順星節”。在這一天,我國民間有祭拜順星的習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平平安安、順順當當。
順星又叫“祭星”“本命星”。許多人在自己的本命年,要在這天祭拜順星。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為諸星君聚會之期,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們到道觀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道觀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祭星,主角是燈,家里各處擺許多燈,名為“敬燈花”。這里的燈不是指燈籠,而是指燈碗那種小燈。清末民初之際,每遇正月初八,在街頭巷尾就有人叫賣“數燈紙碗咧!”吆喝的燈紙碗,實為泥質,價格很便宜,人們買來后以備祭順星時使用。
祭星時,家中不論尊卑長幼,全體參加。尤其是本命年生肖的人,在當天晚上不得外出,必須守燈,直至燈熄,方能消災解難。祭祀時,由長輩主持,燃燭上香,全家按尊卑長幼次序三叩首,肅立十分鐘左右,待香燭將盡,再依次三叩首。祭星時,還要在案頭、灶臺、門檻、鍋臺等處各點燃一盞“金燈(黃燈花)”,謂之“散燈花兒”,有辟除不祥之意。儀式結束后,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
“順星”習俗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觀念,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順星”習俗已被很多人忘卻,但在有些地方,人們用舞燈、花燈、燃燈等形式代替燈碗賀星祈福。
谷日
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后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或用49盞,或用108盞,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后,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后,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順星節習俗
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們有的到白云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里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堆嗑q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后,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在家里散燈花順星之同時,很多人到白云觀元辰殿去參加順星祭典。
元辰殿俗稱“星宿殿”或“順星殿”。殿在白云觀西路。殿中塑有六十年花甲子的六十位星宿神像。
凡到元辰殿順星的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如果是甲子年生人,就到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的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之后,再到今年當值的星宿。如果今年是癸亥年,就再到癸亥太歲盧程大將軍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即可保佑你一年順遂。
順星用的星神碼一共兩張。頭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名目,并分別列出其所屬的星宿名。中間為“八卦”,里圈印著天干、地支字樣,外圍繞圈印著十二屬相的圖案。后一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放在星神碼的后邊,只露上端名號。兩張同時夾在一個神紙夾子上,放于正廳天地桌后邊正中。
星神碼前邊擺上用黃、白兩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謂之“金銀燈兒”(用香油浸捻),共一百零八盞,有用四十九盞的。也有按所謂《玉匣記》“本命星燈”之數者。通常都放在一個大型金屬盤子里,用小銅錢壓好,祭祀時全部燃點。以三至五碗熟元宵(每碗五個),清茶一杯為供品。前設香爐、蠟扦等供器,蠟扦下分別壓著黃錢、千張、元寶等敬神“錢糧”。祭祀時,由長輩主持,燃燭上香,全宅按尊卑長幼次序行三叩首禮,肅立十分鐘左有。待香燭欲盡,再依次三叩首后,即請香根,將星神碼及錢糧一并置于庭院事先準備好的錢糧盆中與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時燃放鞭炮。
祭星時,還要在案頭、灶臺、門坎、鍋臺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予以點燃,謂之“散燈花兒”。有辟除不祥之意。祭星儀式結束后,全家即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
流淚
0人
鼓掌
0人
憤怒
0人
無語
0人
歡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免責聲明: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道教之音網站”所有,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志、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道教之音”,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均標注來源,由于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圖注:茅山四寶之玉符 讀道經時,很多對天尊的描述,前面都會加上一些對環境、功德、品格等方面的描述語,如高...[詳細]
建除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擇方術。建除術在秦漢時期頗為流行,《史記日者列傳》有建除家,可見西漢時期,建除...[詳細]
在《道德經》中有一個非常著名且非常關鍵的比喻,源于經文的第五章,其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詳細]
歷史上的文昌洞經古樂 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與四川地方梓潼神結合而產生的。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是傳說中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