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修行者腦海里有個誤區,那就是只要不是《道藏》里收錄的經文都是偽經,不是有名望的真人高道或者流派祖師所撰的經文也都是偽經,是不是這樣呢?我以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是有失偏頗的。
何為偽經?偽經是指背離了流派創始人的言論或者有悖于流派創建學說而假托流派或者創建者思想所著的經文稱之為“偽經”。
凡是延續繼承完善流派理論或者創建者學說的經文,都不能稱之為是“偽經”,而應該看成是流派傳承發揚之舉。知道了這個關系,我們在日常修行中就不會妄言“偽經”二字,即使我們不了解的本流派之外的流派(只要不是國家明文禁止的),那么其他流派中的經文我們也可以觀看,能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權當一種理論存世,這才是流派不同的修行者應該具有的品德和修養。
如果一個流派后來者沒有對流派經文的發展和完善,那么這個流派的前景是暗淡的,是不光明的,也是不正常的。因為道教自從天師爺創建以來,歷朝歷代都有對道教理論不斷充實完善之真人高道,我們不能說完善了老祖爺學說的人所著經文都是偽經。如果把后來之師所做經文都視為“偽經”的話,那道教豈能有目前璨若星河的經典。
有一部講述修丹的著作叫做《大成捷要》(著名的“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后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饑,過饑則傷氣。飲食要調合得中,饑則加餐,食可則止。此節即飲食之道,后世修真,不可不知也”便出自此經),據說此書原為柳華陽的修道練功筆記,亦有可能是民國時人精選各種丹經要語匯編而成。那么,我們要不要說這個著作是“偽經”,要不要棄之不學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老祖爺的后人張源先先生說過:“第一代天師是跟太上學道,得天獨厚,道法高強,歷代天師所學當然比不上老祖爺。而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道家養生功效改革,宋朝之前道教所修功法多是從黃、老、列、莊等道家諸子所體悟和發展,按教法說是太上法脈嫡傳”,而且就目前所學經文來看,正一派里面很多經文也是假托祖師名號或者老祖爺徒弟撰寫的,如《太上正一咒鬼經》《正一天師告趙升口訣》《高上大洞文昌司祿紫陽寶箓卷上》等經典,我們當然不能說以上經典不是張天師親撰之典就是偽經。
我們在修行中一定要多看多學多思考,謙虛上進,在各種經文中汲取我們需要的知識和能量。這才是應該遵循的修道之路,而不應該時時刻刻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衛道士”的形象,每天盯著哪個流派出來什么經文了,需要不需要我們去“打假”,放不下“三害”、擱不下“六欲”,如此這般修道有何用,修行又有何益!
(本文作者:山西真大道靜樂道人李三全)
流淚
0人
鼓掌
0人
憤怒
0人
無語
0人
歡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免責聲明: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道教之音網站”所有,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志、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道教之音”,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均標注來源,由于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吃茶喝茶品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當我們細細品啜一杯清香的茶時,似乎也品味出中華文化的厚重和廣博。道教與茶...[詳細]
提起道教經典,以三洞四輔十二類作為分類方法的整部《道藏》卷帙浩繁,對于初學者來說往往難以入手。如果并非...[詳細]
摘要 :八百年前,道教宗師張三豐,承寶雞金臺觀太極文化之仙靈,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詳細]
函谷關歷史文化旅游區內的關樓(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沿著黃河流向自西往東行走中原大地,函谷關,是繞不開的...[詳細]
山東泰安市泰山一帶道教興盛,教派以全真教丘處機所創龍門派為主,道觀星羅棋布。據《道藏》(明)記載有大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