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道教淵源頗深,“太極”這個詞最早出自《莊子·大宗師》,《周易·系辭》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宋代道士陳摶進一步將其演化為《太極圖》。簡單地說,太極是指道家認為的宇宙最初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
按照道教內部的傳說,太極拳發源于湖北武當山,由道教全真派祖師張三豐創立。太極拳主要以養生保健為主,附以搏擊防身,即所謂“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北少林、南武當,太極拳作為道教武術的代表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晚清著名拳師“楊無敵”楊露禪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楊露禪曾在河南溫縣陳家溝偷師學藝,后在北京教拳,跟其學拳的不乏王公貴族。坊間傳聞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對楊露禪的拳法大加贊揚:“楊進退閃躲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或太極之渾圓一體也。”有人認為太極拳之名,或源于此。不過翁同龢對楊露禪拳法“太極之渾圓一體”的贊詞,我們從現存翁同龢所寫文獻中查不到依據。而且,早在翁同龢之前,用“太極”形容內丹拳法的道教文獻很多。例如,明末清初的內家拳名家王宗岳,就寫過《太極拳譜》。我們很難說太極拳的名稱源于翁同龢的贊詞。不過,晚清民國以來,太極拳確實在社會上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
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歷史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武當太極拳確實是我國太極拳的重要組成部分。晚清民國時期的徐本善道長(1860年-1932年),對武當太極拳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徐本善道長是全真龍門派正宗第十五代弟子,光緒十五年(1889年),因監修武當山神道有功,被襄陽府尹熊斌任命為武當山全山道總。1931年,賀龍率部到武當山時,徐道長深明大義,將武當山紫霄宮父母殿作為紅軍司令部,還為紅軍后方醫院騰出住房。徐道長還打破“武當功夫不外傳”的禁忌,在父母殿前,向賀龍和紅軍指戰員傳授太極拳。賀龍離開時,贈聯“偉人東來氣盡紫,樵歌西去云騰霄”,聯首“偉樵”二字,正是徐本善道長的號;聯尾則暗含“紫霄”宮。次年,徐本善道長因為接待過紅軍,被國民黨軍閥槍殺。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體委特別支持太極拳的發展。1956年,國家體委在楊氏太極拳的基礎上,刪去繁難和重復的動作,編成“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1979年,又吸收陳氏、楊氏、吳氏和武氏太極拳之長,編成“四十八式簡化太極拳”。
最后,我們再重溫一下徐本善道長當年撰寫的《太極拳歌》:“太極真傳出武當,功夫全在辨柔剛。倘若悟得真妙訣,強國強民亦自強。”
(本文作者:張雪松,轉自中國民族宗教網站)
流淚
0人
鼓掌
0人
憤怒
0人
無語
0人
歡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免責聲明: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道教之音網站”所有,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志、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道教之音”,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均標注來源,由于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道教之音重慶訊 2020年12月31日,重慶市民族宗教委主任丁時勇到南岸區老君洞,對宗教活動場所疫情防控措施及建筑...[詳細]
道教之音江蘇訊 2020年12月30日至31日,江蘇省道教協會會長尹菊芳道長一行赴鹽城調研道教團體建設、教務教風、宮觀...[詳細]
道教之音陜西訊 2021年1月1日,陜西省寶雞市政府袁軍平副秘書長一行前往長壽山道觀檢查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祝賀寶...[詳細]
道教之音陜西訊 2020年12月26日,陜西道教學院組織2020年經義預修班全體學員在結業前夕前往祭拜了華山道教先賢。...[詳細]
道教之音河北訊 2021年1月2日,保定易縣太陽宮管委會組織全體道眾集中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國道協副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