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驚聞陳光靜道長羽化登真。道人羽化升霞,本應是一件大喜事,但在那一刻卻有些不知所措,只是口中不住地念著:“師太走了,師太走了。”
從中雁到北雁紫竹林請神歸位活動幫完忙后,跟紫竹林道觀的師兄們一起趕到南雁三臺道院山腳下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半了。第一次到南雁,無暇欣賞這山水秀麗的大好風光,一下車便急匆匆地往山上趕。
三臺道院位于南雁山中,山腳一條小河清澈見底,河岸便是一條石階嵌在幽深的山林中直達道院山門。四周少有人家,小路崎嶇,平時應該也少有香火,不親自到三臺道院來看看,真的很難想象老修行收養這72個孩子身上到底擔著多重的擔子。
沿著石階一路走來,石階右邊是不知何時遺棄的鬼屋,屋子石墻上已經長滿了青苔。石階的盡頭就是道院山門,山門連著圍墻,圍墻連著廟里的建筑。走進山門是一個小小的、干凈又整潔的庭院,院子里貼坐著百十號忙碌了一天正在吃晚飯的道友和善信。
和同行的何嗣珽道長一塊兒到師太的房間里磕了三個頭,將出門時坐在床邊的小女孩咧著嘴對我笑了笑。她笑得很天真,但是在此情此景下心頭難免有些憤懣,只是長嘆了口氣,搖搖頭走出房門。
師太的房間連著大殿,大殿連著廚房,廚房連著單房,單房連著的一個小房間收拾成了師太的靈堂,堂前邱崇桂道長和弟子正在為師太書寫挽聯。地方狹窄,我們又幫不上什么忙,便回到大殿前靜待安排。
不經意間抬頭,看到天上的月牙和一顆大放光明的星星,便想著把這星月輝映的景象拍下來。
“你們在拍星星嗎?”
身后傳來一身清脆的話音。我們回頭一看,是一個小男孩,手上拿著一把塑料步槍,咧著嘴笑著說:“你們在拍星星嗎?我要看!”
小男孩笑得很歡喜,稚嫩的聲音里充斥著愉悅:“我要看,給我看看好不好。”
我無奈地揚起嘴角笑道:“今晚這個星星很亮是嗎?”說罷便把手機遞給他。
他看了看道:“不對,天上有兩個星星。不信你看。”他邊說邊用那塑料步槍指給我們看。
我和何師兄看了看天空確實只看到一顆星星,爾后相互對視一眼,無奈地搖了搖頭。我輕聲道:“天上只有一彎月亮和一顆星星哦。”
此時樓上傳來了道友們的誦經聲,我們順著聲音走到二樓,二樓才是道院平日進行宗教活動的地方。窄窄的樓道上是一個窄窄的殿堂,大殿里供奉著三清祖師,一眾道友已經換上經衣開始為師太誦經禮拜。
我們上樓,小男孩也跟著上來了。他徑直走到二樓圍欄邊上,麻利地爬上石凳,我嚇了一跳,趕忙走過去跟他說不要爬石凳,這里很危險。
他扭過頭沖我咧著嘴笑了笑,又用那塑料步槍指著天空中的月亮說:“看到了嗎?天上有兩個星星,很亮的星星。”
我順著他的指引看過去,月亮邊上確實只看到一顆亮星道:“我真的只看到一顆星星呀,你快下來吧!”
他抬頭看了看我,站起身來,張開雙臂笑道:“抱。”
我愣了,看著眼前這小娃娃竟有些不知所措,只好抱起他來。
我抱著他時,他不由地摟緊我,臉上洋溢著笑容。我有些無奈,畢竟平時也沒怎么抱過小朋友。于是抱了一小會兒便要把他放下,但是他死活不肯下地,雙手緊緊地摟著我,雙腳盡力地蜷縮著,鎖著眉喊著:“不要,不要,再抱一下。”
我很無奈,又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把他放下來。放下來后他似乎有點不開心,頭也不回地走下樓,當時我還在想這是誰在孩子,父母怎么也不看著?;芜^神來時,卻見他正摟在另一位道友身上,另一位道友顯然也沒什么經驗,于是乎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兒又在他身上上演了一次。再次被放在地上后,小男孩下樓就沒再上來了。
過了一會兒,我們忙完樓上的事兒下樓再一次看到小男孩時他正從單房里出來時,我才幡然醒悟,原來這個陽光天真的小弟弟也是師太收養的孩子,他要我們抱是因為覺得我們親切,想從我們這兒得到擁抱和疼愛。那一瞬,心里很不是滋味。
當我走到他面前,說想要抱抱他時,他卻只是咧著嘴笑著躲開了我。
我很后悔為什么當時沒有多抱他一會兒。
天色漸晚,我們也幫不上什么忙,于是上了三柱香準備離去,將出山門時我回頭望了望,小弟弟正笑著仰頭看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那一剎我似乎看到月亮邊上有一顆星星正在慢慢發光。
三臺道院目前還有四個小朋友,都在上學,年紀最小的就是文中所寫的小男孩(十歲),坐在墻邊咧著笑的小女孩也是師太收養的孩子,患有唐氏綜合征且曾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廟里的道長將繼承陳光靜道長的意志將四位小朋友撫養成人。三臺道院日前在各界的幫助下,正在籌備修繕。
——寫在后面的話
(道教之音無極原創作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
流淚
0人
鼓掌
0人
憤怒
0人
無語
0人
歡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免責聲明: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道教之音網站”所有,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志、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道教之音”,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均標注來源,由于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圖注:茅山四寶之玉符 讀道經時,很多對天尊的描述,前面都會加上一些對環境、功德、品格等方面的描述語,如高...[詳細]
建除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擇方術。建除術在秦漢時期頗為流行,《史記日者列傳》有建除家,可見西漢時期,建除...[詳細]
在《道德經》中有一個非常著名且非常關鍵的比喻,源于經文的第五章,其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詳細]
歷史上的文昌洞經古樂 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與四川地方梓潼神結合而產生的。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是傳說中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