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謙之畫像 資料圖片
位于河南嵩山萬歲峰下的崇福宮,保存著一通珍貴的石碑——《寇天師傳》碑,記述著北魏高道寇謙之的生平及功行??苤t之曾隱居嵩山修道30余年,后來出山入世,改革天師道,使道教面貌煥然一新。他的道教革新實踐,融攝儒佛二家思想,為道教的發展開拓了一條三教融合的路徑。
寇謙之(365年—448年),祖籍上谷昌平(今屬北京市),后徙居馮翊萬年(今陜西臨潼縣東北)。他出身北方大族,家族信奉天師道。由于家族氣氛的熏染,寇謙之自幼喜好仙道,有絕俗之心。年輕時修習五斗米道,服食餌藥,但沒什么效果。18歲時得機緣,由成公興引導入山修煉,先從學于華山,后來轉入嵩山潛心隱修數十年。學有所成后,開始收徒,弘教傳法。
寇謙之所在的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歷史階段。當時,中國北方正處于地方政權割據混戰的紛擾之中??苤t之青壯年時,主要活動于后秦羌族姚氏政權控制的關中與河南嵩洛地區;晚年時,北魏鮮卑拓跋氏政權統一北方,結束了長期分割的局面??磻T社會的動蕩、政權的迭嬗、戰亂的侵襲、百姓的顛沛流離,不少人棄世而居,遁入深山,自求為神仙。但是寇謙之在長期的道教活動中,沒有忘記現實中民生的苦難以及自己以道教為朝廷服務的夙愿。他一邊修道,一邊密切關注山外的時局及政治動向,為以后出山做準備。
其間,寇謙之先后兩次依據人們的宗教理解與情感,以降神的名義造作道經。第一次是在后秦弘始十七年(415年),寇謙之51歲時,稱太上老君親臨嵩山,授其以天師之位和《云中音誦新科之誡》。該經借太上老君名義,宣布“清整道教,革除三張偽法”,實行“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練”的新道法,并賦予其“佐國扶命”的重任。所謂“三張”,指張陵、張衡、張魯,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他們所遺教理、教規被五斗米道信眾奉為法典。至魏晉時,五斗米道組織制度渙散、科戒廢弛、弊端叢生,與統一安定的社會極不適應。所以,寇謙之托名神諭,為自己將要施行的天師道改革做好鋪墊。第二次是在北魏泰常八年(423年),寇謙之59歲時,托稱太上老君玄孫李譜文降臨,賜其《錄圖真經》?!朵泩D真經》不僅是一部改革道教的經典,而且是一部圖讖式的神書,宣稱寇謙之是神的義子,受命奉持真經輔佐“北方太平真君”,劾召百神,傳授弟子。結合當時拓跋氏正欲入主中原的局勢,這顯然是為了迎合其勢而造的讖語,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并與寇謙之做“帝王師”的愿望不謀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寇謙之自述的遇神時間都在農歷十月五日。這一日期是天師道傳統的三會日的下會,天師道民在該日納租米、上章籍,諸神也下降考校道民功過??苤t之將遇神時間安排在這一天不僅增加了神諭的神秘性,而且更容易贏得道民的信任。后來,寇謙之雖革除部分“三張”舊法,卻保留了三會日作為重要節日,因而在南北朝時期,不論在南方北方,三會日都維持了其宗教節日的地位。
北魏之初,統治者深信道教,不僅置仙人博士,還建玄仙坊,煉制仙藥。這種信道的氛圍對寇謙之的道教改革事業是有利的。嵩洛地區被北魏占領之后不久,太武帝拓跋燾于泰常八年(423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即位,北方門閥士族紛紛前往投靠,北魏勢力日盛。同一年,隱居嵩岳的寇謙之出山,經朝廷重臣崔浩推薦入朝,加上身兼道術以及對自己遇神傳奇經歷的渲染,得到北魏太武帝的信任。
太武帝拓跋燾準備進擊大夏,大臣畏難不肯,寇謙之卻認為“必克”,后來戰事果然順利。太武帝相繼滅掉大夏、北燕、北涼等割據政權,結束了西晉以后的長期分裂局面,統一了北方??苤t之則“隨軍贊化”“為帝祈福”,頗受重用。
寇謙之借助拓跋燾的信任,使道教地位大大提升。據記載,寇謙之為太武帝祈福于中岳嵩山,由于精誠感通天地,太上老君降授太武帝“太平真君”之號以及冠服、符箓,太武帝遂改元為太平真君元年。這一年號與寇謙之第二次所得到的神諭正相吻合??苤t之又奏請興建靜輪天宮,太武帝親自登壇受符箓,成為一名道士。這開啟了道教為北魏諸帝授符箓的先河,此后,凡北魏帝王即位都舉行這種宗教儀式?!段簳?middot;釋老志》中說拓跋燾“親至道壇,受符箓,備法駕,旗幟皆青,以從道家之色也。自后諸帝,每即位皆如之”。太武帝還不顧反對意見,為寇謙之師徒建造靜輪天宮,“必令其高不聞雞鳴狗吠之聲,欲上與天神交接,功役萬計”。
深為太武帝倚重的寇謙之,借助世俗王權的力量,對民間色彩濃厚的天師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苤t之吸收儒家、佛教的思想,聲稱“當兼修儒教,輔助太平真君,繼千載之絕統”。他首先整頓教團組織,廢除“祭酒”的世襲制度,引進儒家“唯賢是授”的原則,他自己就是因立身正直、行為合于規范而榮任天師。這樣一來,就使自己的天師地位具有了合理性,同時打破了“三張”祖孫世襲天師職位的慣例??陀^地說,從世襲制到唯賢是授,是一個質的飛躍,是了不起的進步,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其次,針對五斗米道租米錢稅制度的弊端、隨意收取會費的現象,宣布禁止濫收信眾財物。這一做法減輕了道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道教的良性發展。第三,關于煉養方術,寇謙之反對濫傳房中術、濫傳服食求仙的圖書藥方,認為這是“損辱道教”,強調以齋功為求仙養生的根本。第四,制定道教戒律,吸收忠、孝、慈、義等道德規范作為戒律的內容,主張父慈、子孝、臣忠,禁止殺、盜、淫、妄,以維護教團的紀律。當時“世間詐偽”之人利用道教組織,以李弘即老君化名的名義發動起義的事情“歲歲有之”。他增加的調訓規范顯然調和了儒家,并與世俗社會倫理相協調,將自身置于政治權力可容受的范圍之內,反映出道教的開放與包容。
此外,在道教教義中,寇謙之吸收佛教的劫運觀念,認為在“末劫垂及”的時代,地上生民應立壇設宇禮拜神靈,朝夕勤奉,并且功德及于上世,兼修身煉藥,學長生之術,如此方能成為“真君種民”。所謂“種民”,是早期道教的術語,指積有善德的長生之人,是道教徒希望修煉而致的正果??苤t之還將佛教的世尊吸收入道教的神仙譜系中,其新科戒律對佛教戒律亦有所借鑒。
經過一系列的清理整肅,之前舊天師道的民間宗教色彩逐漸淡去,轉變而為正統宗教??苤t之通過不懈的宗教實踐,實現了張陵以大道教化“四夷”的宏愿。歷史上稱寇謙之改革后的道教為“新天師道”。
在寇謙之的新道教大行其道時,發生了一樁極端事件,即北魏太武帝滅佛——佛教史稱“三武一宗”法難的第一難??苤t之雖然大力弘揚道教,但并不反對佛教,更不贊成用毀滅性的手段消滅佛教。當謀臣崔浩鼓動滅佛時,他曾竭力勸阻,史書記載曰“苦與浩爭”。歷史證明,寇謙之是明智的,佛教法難,對佛、道兩家而言都是不幸的。
寇謙之的道教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此后北朝道教沿著官方化、正統化的路徑發展??苤t之用30余年的等待,通過兩次遇神宗教敘事的縝密設計,審時度勢,為道教創造了發展的時機。嵩岳崇福宮《寇天師傳》碑的鐫刻,說明寇謙之和他的新道教在道教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作者:焦玉琴,單位: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本篇圖文轉自中國民族宗教網)
流淚
0人
鼓掌
0人
憤怒
0人
無語
0人
歡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免責聲明: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道教之音網站”所有,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志、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道教之音”,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均標注來源,由于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圖注:茅山四寶之玉符 讀道經時,很多對天尊的描述,前面都會加上一些對環境、功德、品格等方面的描述語,如高...[詳細]
建除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擇方術。建除術在秦漢時期頗為流行,《史記日者列傳》有建除家,可見西漢時期,建除...[詳細]
在《道德經》中有一個非常著名且非常關鍵的比喻,源于經文的第五章,其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詳細]
歷史上的文昌洞經古樂 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與四川地方梓潼神結合而產生的。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是傳說中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