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大象,天下往”(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答問
聽道人員: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請看《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經文: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尹喜十分憧憬老子所講的侯王若能守道萬物將自賓,因此他十分希望老子再給他講一講。于是,老子對尹喜等人說道:“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治國者)掌握和遵行大道,天下的人民就會歸心向往他。人民歸心向往他而互不傷害,于是天下就會安定太平。
尹喜等人聽后,心馳神往……
老子接著說道:“樂與餌,過客止。”動聽的音樂和美味的食物,能夠使過路的客人為之停止腳步。
尹喜等人聽后,不知所云……
老子從容地說道:“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然而,)“道”用語言從口里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清淡無味——不像美味食物那樣;“道”,人們想看到它的形象卻無法看到”;想聽見它的聲音卻無法聽見。
大家聽后,有點失望……
這時,老子用肯定地語氣說道:“用之不可既。”然而,運用“道”來發揮作用卻無窮無盡。
尹喜等人聽后,開心地笑了……
各位:本章旨在教人(特指治國者)掌握和遵行大道。老子指出(治國者)如果能夠掌握和遵行大道(“執大象”),那么天下百姓就會歸心向往(“天下往”)。歸心向往而互不傷害,于是天下就能安定太平(“往而不害,安平太”)。老子并指出,大“道”,雖無味無形無聲,但運用它(的特性)卻能發揮無窮無盡的作用。
各位:若與《道德經》前三章即總論(或曰總綱)部分聯系,大家發現沒有:第一章論大道,本章論了大道,只是把“大道”換言之為“大象”;第二章下半部分中論述大道是無為的;第三章中講治國或治身“為無為,則無不治矣”,本章便講“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因此,只要讀懂了前三章,后面讀每一章的時候都與前三章聯系起來,就沒有讀不通的。
東航感賦:
道之出口味淡清,
視之不見聽不聞。
若行大道天下往,
往而不害乃太平。
(作者周高德道長,系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流淚
0人
鼓掌
0人
憤怒
0人
無語
0人
歡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免責聲明: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道教之音網站”所有,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志、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道教之音”,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均標注來源,由于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江蘇茅山三宮五觀之一的乾元觀曾經在抗日戰火中被焚毀,經過短短二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江蘇省唯一的坤道院,...[詳細]
問:王道長,在這次道教文化藝術周上,有不少的神仙畫展出,請給我們介紹一下它的緣起。 道教神仙畫的緣起很早...[詳細]
從八九十年代開始,新加坡道教開始更廣泛學習中國道教的精髓,并不僅限于城隍信仰。比如太歲殿來源于北京白云...[詳細]
我是個道教徒,在工作之余喜歡跟到處云游。因為在道教之音的關系,也認識很多高道和居士。有時候在外報道以后...[詳細]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非禮也。禮是協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