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 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其起源至 今尚不完全清楚。
copyright daoisms.org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 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 ”類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 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 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
來源:道教之音(http://www.vizitweb.com)[詳細地址]:http://www.vizitweb.com/article/sort016/info-1136.html 道教之音www.vizit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