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游客來到茅山見到道士都會很好奇。因為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不會太專注道教這一方面,所以碰到我們的時候總會問出各種各樣“奇葩”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可以理解;但有些,簡直是不忍直視。比如,就有人問我,道士必須長期吃素嗎?我只能回答,我們有固定的齋期,如臘月二十四至來年的三月十八。
至于說為什么是這個時間段,答案就很有講究了。道教崇尚多神,一般以“神仙”誕辰之日為節日,將節日最集中的時期定為香期,舉行廟會時間也最長。茅山香期以農歷臘月二十四送灶之日起,直到次年農歷三月十八?!睹┥街尽飞厦婢陀涊d到“以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為司命游盼之會,四方之人來山禮覲,盛作靈寶齋事,今古弗渝也。”香期到來之前,道士們會將不潔之飲食全都帶下山去找個地方埋起來,將這些東西回饋給大自然。道院內布置地莊重典雅,干凈整潔,全體道士明確分工,嚴守崗位,迎接節日到來。
香期第一天(農歷臘月二十四),稱為“開山門”,這是根據中國傳統習俗“送灶”而來的。灶王爺,也是道教奉祀的灶神。這天之后,茅山道士須連吃三個月素齋,以示對祖師的虔誠恭敬和對香客的尊重。虔誠信徒們懷著對三茅祖師的崇拜,沿現在的游步道,三步一叩、五步一拜,直到山頂。進入山門頻頻作揖磕頭,恭敬地將供品供奉在神案上,敬香許愿。完畢后,下山時還要帶回家“一柱香”,即“回香(鄉)得福”之意。還有一些香客,坐夜念經,請道士“放焰口”,做道場,祈求消災延壽,超度亡靈,國泰民安,人壽延年。整個香期到農歷三月十八結束,這一天,道士要將累積近3個月的表章、奏折全部焚化,稱“交箓”。
茹素,不僅僅只是吃齋這樣表層上的含義,從更深層次的含義來說那就是對生命的敬重。這段時間正值春季,萬物復蘇的時候,茹素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萬物的繁殖。有句話叫做“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勸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我們不是一味地禁止殺生,而是懂得順其自然。
重生的概念,其實早已經深入到我們古代先賢的骨子里了。據傳,大儒程頤有一天上殿為哲宗皇帝講完了書,還未辭退,哲宗偶然站起休息一下,靠在欄桿上,看到柳條搖曳生姿,便順手折了一枝柳條把玩。程頤看到了,立刻對哲宗說:“方春發生,不可無故推折。”弄得哲宗啼笑皆非,很不高興,隨即把柳條擲在地上,回到內宮去了。因為那時正值春條柳樹抽枝發芽,一切都充滿了生的氣息。這是古人對“生”的認識,對生命的敬重。當下我們常常能聽見“禁漁期”“禁捕”等詞匯,這些都表明我們都開始關注這一方面的內容。與其竭澤而漁,不如與萬物共生。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是道教核心的教理教義。作為道教徒的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自我提醒對生命的崇拜,比如說我們身著的道袍就是青色或者藏青色。這個青色或是藏青色,在五行中對應著木。木在很多地方都是生命、生機的象征;又比如說宮觀中隨處可見的葫蘆,有人說那是上接天水、下佑萬民的法器。而葫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生命、生機的象征。
因此,齋期茹素,不僅僅以示對祖師的虔誠恭敬和對香客的尊重,更是對萬物生生不息“生”的敬重。
今年的齋期馬上就要開始了,你做好茹素的準備了嗎?
(本文作者:茅山道院 戴佐騰,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流淚
0人
鼓掌
0人
憤怒
0人
無語
0人
歡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免責聲明: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道教之音網站”所有,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志、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道教之音”,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均標注來源,由于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詳細]
將欲噏之,必固張之(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詳細]
執大象,天下往(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答...[詳細]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詳細]
死而不亡者壽(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答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