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買菜的時候,兩個阿姨在路邊聊天,恰巧見我們買菜路過,隨口說了句:“這小伙子看著這么年輕,怎么就想不開當道士了呢?”
聽到前半句心里頭還挺高興,但緊接著那句“想不開”咋就聽著這么膈應呢?不過細細一想她說得也沒什么毛病。在大眾的眼里,出家大多數時候本身就帶有一些一時沖動、逃避現實的意味藏在其中,再加上受到文學、影視作品的影響,為避世而出家似乎就成了理所當然。
然而這種觀點是不對的,至少就道教而言想不開是不可能成為道士的,能當道士的人一定是想開了、想明白了、想清楚了的人。為什么要這么說呢?不妨從我自身修行談一談這個問題。
“百善孝為先”,道教自古講究忠孝,當道士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忠于國、孝于家,所以在入道拜師之前必須要告知父母,得到父母的同意。我作為一個傳統農村家庭里唯一的男娃娃,當初告知父母自己的想法時,他們關切地問了些能否結婚生子之類的問題,得到滿意的答復后也就默許了。道教修行重視人倫,對于結婚生子的看法各門各派有各自的規矩,但歸根結底并沒有明確地限制,大多尊重個人意愿。道教弟子結婚至今仍保留著一套嚴謹而又神圣莊嚴的儀式,也正是在這種信仰之下,道門弟子才更能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守住心中一點清明,從一而終,不悖人倫。如果連自己都沒想清楚、想明白,怎么能夠獲得父母的同意呢?
父母授身,師父授道。道教極其講究尊師重道,入道皈依時拜的稱為本師,如同再生之父,所以尊稱為師父,也就有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弟子以皈依道為本,師父傳授經典法門是為傳,接受師父的教導是為承,師傳徒承是為傳承。拜師皈依的過程就是皈依三寶的過程,這三寶并不僅僅是道經師三寶,還是修習自然清靜道必須遵循的法門:禮敬天上三寶日月星,內修自身三寶精氣神,恪守為人三寶慈儉讓。
渦水居士朱振攝影作品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拜師的意向并且你想拜的師父同意收你為徒。拜師從來都是雙向的,徒弟選師父,師父挑徒弟,彼此觀察考校,直到彼此認可才會擇日舉行皈依法會,上表三官。拜師與收徒之后,雙方就要擔起師徒之間的責任與義務。師父不僅要做到師者應有的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為父應有的關心,要關心徒弟品行、生活、事業,做好應有的引導。徒弟則要盡到自己作為徒弟的準則,尊師重道,常行善事。如果自己都沒想開,師父又怎么會收你為徒呢?
拜入道門的終極目標是要當神仙的,但是當神仙的過程又是坎坷而漫長遙遠的。在這追求神仙的漫漫長路中,我們更加應該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如果想不開,又如何能在這孤獨的道路上走下去呢?
(道教之音無極原創作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
流淚
0人
鼓掌
0人
憤怒
0人
無語
0人
歡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免責聲明: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道教之音網站”所有,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志、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道教之音”,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均標注來源,由于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詳細]
將欲噏之,必固張之(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詳細]
執大象,天下往(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答...[詳細]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詳細]
死而不亡者壽(資料圖) 講道地點:古樓觀說經臺 講道內容:《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講道方式:(被動性地)答問...[詳細]